襄阳。
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走进了襄阳城,径直来到了州牧府,投上名刺,求见荆州牧刘表。
很快,刘表迎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卷书,看到诸葛玄,大笑着迎了上来,抱着诸葛玄,拍打着他的背。
“老弟,你来得好啊。”他一边拉着诸葛玄进门,一边笑道:“山东乱起,徐州大战在即,我正打算派人接你来荆州,没想到你就来了。这样好,这样好,天下汹汹之际,我们还有一方净土读书。”
诸葛玄非常意外:“兵乱已及徐州了?我出门的时候,徐州还是风平浪静呢。”
“你不知道?”刘表诧异的说道:“天子要北伐鲜卑,洛阳的战事停下了。袁绍没有了压力,他还能不抓紧时间统一山东?徐州刺史陶谦没有派兵助阵,他早就看不顺眼了,这次腾出手来,恐怕第一个就要收拾他。老弟,我很担心你啊,兵乱一起,生灵涂炭,人不如犬啊。”
诸葛玄皱起了眉头,回头看了一眼诸葛亮。诸葛亮脸色平静,无动于衷。
“那使君欲待如何?是出兵平叛,还是响应山东?”
刘表眨了眨眼睛:“我是大汉宗室,受天子之命镇守荆州,当然不会响应山东。不过,出兵平叛么,目前未见天子诏书,不宜妄动。于今之计,自然是尽一个臣子的责任,供应粮赋,保一方平安。”
诸葛玄懂了。刘表这是两不得罪,割据荆州,坐观时变啊。他将粮赋送到洛阳,既解决了天子北伐的补给问题,又给儒门争取了时间,却偏偏做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看来是有高人给他出过主意了,或者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整个荆州的态度。
不过这样也好,荆州安定,正好适合诸葛亮闭关读书。
洛阳,卞氏迈着小碎步,脚步轻快的走进了密室。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刘辨没有动。以他的耳力,卞氏在数十步以外,他就听出是她来了。
得知卞氏能辨玉,又是卞和的后人,与和氏璧有着天然的联系,刘辩把寻找传国玉玺的任务交给了她,让她以打扫的名义在宫内暗访。他一直觉得传国玉玺还在宫里,万年公主遍寻不着,未免有些奇怪。就算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传国玉玺失踪却是在他来之前,不应该受影响。受影响的倒是孙坚,孙坚死在龙渊,根本没机会踏入洛阳一步,当然更没机会将传国玉玺带出洛阳。
既然还在宫里,又找不到,那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有人藏起来了。
谁藏的,刘辩不敢断定。宫里儒门的人太多了,谁知道是哪个做了手脚。事实上,传国玉玺是不是还在宫里,他都不敢肯定。
听到卞氏的脚步声,刘辩的心里升起了希望。今天卞氏的脚步声很轻快,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看来是有喜讯。可是他却没有意料中的兴奋。一来是因为传国玉玺是凤系血脉的圣物,对他用处不大,二来是因为他大致猜出了那个人。他虽然不出密室一步,但是从卞氏这几日的排查进展来看,大致知道她在什么地方发现的。一想到藏玉玺的那个人,他就有些伤感。
卞氏走了进来,向刘辨行礼,神情平静,甚至有些淡漠。但是刘辩看了她一眼,从她略显细长的眼睛看到了深藏不露的喜悦。
“看你这样子,应该有好消息告诉朕吧。”
卞氏默默的点了点头:“臣妾侥幸,不辱使命,找到了传国玉玺可能在的位置。”
“是么?”刘辩淡淡的说道,轻叹一声。
见刘辩意兴怏怏,卞氏更加沉默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聪明得很,知道刘辩很可能已经猜出了答案,现在心情不好,如果她主动邀功,说不定反会惹得刘辨不高兴。这时候,保持沉默是最明智的做法,只有那些没头脑的女人才会迫不及待的讨赏。
刘辩沉默了很久,没有再提传国玉玺的事,而是换了一个话题:“朕马上要北伐了,你是回谯郡去,还是随朕北行?”
卞氏一怔,侧过身子,看着刘辩,一脸疑惑:“陛下,你这是”
“朕的意思,你应该懂。”刘辩平静的说道:“如果你想回到曹操身边,朕就派人送你回去。如果你不想回去,朕想带你一起同行。”
卞氏沉默了片刻:“曹君有我无我,没什么区别。陛下没有我,只怕不太方便。罪妇还是暂时留在陛下身边吧。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这样也好。”刘辩无声的笑了笑:“没收的那幢曹家宅院赐给你了。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父母兄弟中有没有人能做事的?写封家书,让他们到洛阳来,朕会善待他们。山东很快就会大乱,洛阳比较好。”
卞氏喜极而泣,连忙拜谢。曹家的宅院也就罢了,刘辩要让她的父亲兄弟做官,这可是卞家梦寐以求的事。卞氏是倡门,是贱户,不管他们付出多少努力,也很难得到世人的认可。在曹家,她只是一个侍妾,因为有几分姿色,又能生养,得到了曹操的喜爱。可是这种喜爱毕竟有限,当与丁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曹操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她,就像丢弃一个玩物。要想靠曹家提携卞家,希望实在渺茫。
可是现在,因为刘辩的一句话,她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怎么能让她不喜出望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说得一点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