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房内、廊庑下,随处可见三五官员聚在一起,神色戚戚,低声谈论着张尚书的过往点滴,叹息声不绝于耳。
这份悲痛,有真切的同僚之谊,有对远洋风险的同感,但也不乏对皇帝态度和朝廷风向的敏锐迎合。
说白了,除了山西籍的官员们是真的伤心,其他的官员也只是逢场作戏。
天子如此痛惜厚待,谁敢不悲……
这就是此时大明朝的政治情势……
德胜门外是朝廷为张四维衣冠灵位入京所设的最后一道,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路祭之所。
时值寒冬,北风凛冽。
官道两旁,早已由顺天府并五城兵马司肃清了闲杂,扎起了连绵数里的素白帷幔。
一座巨大的、覆盖着明黄帷幔和素白绸缎的祭棚巍然矗立在官道中央,棚内香烟缭绕,烛火通明。
神案上,供奉着象征张四维身份的精工制作的衣冠灵位,上书:“大明故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张公文襄之神位”。
他在京的两个儿子,现在都跪在这个陆祭棚中。
案前陈列着太牢(猪牛羊)祭品,以及皇帝亲赐的玉帛、香茗、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