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郑重地点头。在这个敏感的冷战时期,技术间谍活动已经成为常态,保密工作关乎国家安全,容不得半点松懈。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独自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整理着笔记和思路。张部长推门而入,脸上带着疲惫却掩不住的兴奋。
刚接到消息,张部长说,星条国已经第五次尝试发射卫星,结果又失败了。
李明远抬头,嘴角微微上扬:他们开始怀疑是我们在干扰了吗?
还没有直接证据,但他们肯定有所怀疑。张部长坐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更有趣的是,北极熊国似乎也在怀疑星条国干扰了他们的发射。两个超级大国现在互相指责,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张。
李明远满意地点点头:镜像行动达到了预期效果。让他们互相猜疑,给我们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
说到时间,张部长的表情变得严肃,你真的认为四年内能完成长风导弹的首飞测试?这个时间表太激进了。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必须完成。不仅是因为技术上可行,更因为战略上必要。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前:现在的国际形势正在急剧变化。星条国和北极熊国的冷战已经白热化,他们都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如果龙国没有足够的威慑力,很容易成为他们博弈的牺牲品。
李明远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看这里,星条国正在亚洲周边部署新型核弹头,北极熊国也在加强在欧亚大陆的军事存在。如果龙国没有远程打击能力,我们在国际谈判桌上就永远处于劣势。
张部长点点头,深知李明远说的是事实:长风计划确实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但技术难度太大,我担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突破所有障碍。
李明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有些技术看似遥不可及,但其实只差一个关键的灵感或突破。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简单的方程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他没有告诉张部长,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脑海中储存着无数后世的技术原理和设计理念。这些在21世纪已经成熟的技术,放在50年代初,简直就像是来自外星的黑科技。
好吧,我相信你的判断,张部长站起身,拍了拍李明远的肩膀,你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长风计划或许会是最伟大的一个。
李明远笑了笑:不,张部长,长风只是开始。龙国的真正崛起,还需要更多更大的突破。
三天后,龙国中央军部特别会议室。
李明远站在投影屏幕前,向军方领导层汇报长风计划的最新进展。会议室内座无虚席,除了军部成员,还有各军种的高级将领和国防科工委的专家。
根据前三个月的技术验证结果,李明远展示着各个子系统的详细数据,长风计划的所有关键技术都已经突破了初步障碍,进入工程化阶段。
他切换到下一张投影片,展示了一份详细的时间表:我们计划在四年内完成首枚样弹的试飞测试,六年内形成初步作战能力,七年内实现批量生产。
这个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李明远解释道,主要得益于推进系统和材料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我们研发的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推重比已经达到了8.5:1,远超世界上任何已知的同类发动机。
军部副统领王将军点点头,脸上带着罕见的笑容:这个消息让人振奋。特别是在我们的卫星成功发射后,如果再掌握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龙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将彻底改变。
正是如此,李明远赞同道,长风导弹的战略意义远超其军事价值。它将成为龙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在国际谈判中的强大筹码。
他切换到一张导弹设计图:长风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长约8米,直径0.5米,起飞重量约2000公斤。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推进段、制导段、载荷段和辅助系统。
李明远指着图纸上的各个部分详细解释:推进段包括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巡航发动机。助推器负责将导弹加速到巡航速度,然后脱落,导弹依靠涡轮风扇发动机继续飞行。
制导段是导弹的大脑,包含惯性导航系统、地形匹配系统和天文导航辅助系统。这三种导航方式互相补充,确保导弹在没有外部信号的情况下,也能精确找到目标。
载荷段可以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类型的弹头,包括常规高爆弹头和...特种弹头。李明远刻意没有明确提及核弹头,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理解了他的暗示。
辅助系统包括通信模块、自毁装置和特殊的隐身涂层,能够降低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增加突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