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唐太宗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往前三日送唐僧出城后。
到了贞观十六年,便命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建造了望经楼,专为日后迎接唐僧取经归来所用。
此后每年,唐太宗都会来这楼上观望几次。
巧的是,这一日,他正摆驾来到楼上。
忽然望见西方天空中漫天祥瑞,香风阵阵。
转眼间,唐僧师徒四人已现身楼下。
唐太宗连忙领着一众官员下楼相迎,惊喜地问道:“是御弟回来了?”
唐僧见状,倒身便拜。
唐太宗赶忙上前搀扶,又指着孙悟空三人问:“这三位是何人?”
唐僧答道:“是弟子在路途中收的徒弟。”
唐太宗大喜,转头吩咐侍官:“快把御马车备好,请御弟上马,随朕一同回朝。”
唐僧谢恩后上了马,身后孙悟空擎着金箍棒紧紧跟随。
猪八戒与沙僧则一边扶着马,一边挑着经担,跟着唐太宗一同返回长安。
长安城的洪福寺里,有僧人发现几株松竹竟都朝着东边倾斜。
十分惊讶地说道:“怪哉!怪哉!夜里也没刮风,这树怎么都扭头朝东了?”
这时,有个唐僧当年的旧徒忽然叫道:“快拿衣服!师父取经回来啦!”
旁人不解,问道:“何以见得?”
那旧徒道:“当年师父西去时曾说过,‘我走之后,或许三五年,或许六七年。
只要见松树枝头向东,便是我回来了。’我师父佛口圣言,定然不会有假!”
僧众们赶忙披上僧服,急忙跑出寺外。
到了西街,就听有人四处传扬:“取经人回来啦!取经人回来啦!万岁爷已经把他们接进城里啦!”
僧众们连忙又往前跑,转过街角,正好遇见圣驾,只是圣驾当前,不敢失了礼数,便随着街上的人流一同往前。
转眼间到了宫门外,民众停下脚步,唐僧师徒四人跟着唐太宗径直进入王宫,在殿前的玉阶上等候旨意。
唐太宗传召:“御弟上殿。”
唐僧进殿行拜礼,唐太宗赐了座,又招呼他的徒弟们把经书呈上来。
孙悟空三人从经包里一一取出经书,由近侍官上前接过,呈给唐太宗。
唐太宗问道:“有多少经书?是如何取得的?”
唐僧答道:“弟子在灵山拜佛求经,承蒙阿傩、迦叶二位尊者引至珍楼赐斋,又在宝阁传经。
只是二位尊者索要人事,弟子未曾备得,他们便传了无字经书。
归来的路上,有妖风夺经,经书被满天抛洒,我们收拾齐备后才发现取的是无字空本。
于是弟子等人又返回灵山拜求,佛祖说‘此经成就之时。
有比丘圣僧下山到舍卫国赵长者家念诵一遍,保佑他家一家老小生者安康,亡者超脱。
只讨回了三斗三升麦粒黄金,这还是贱卖了,只怕子孙后辈没钱使用。
’弟子等这才知晓,二位尊者索要人事之事,佛祖是知晓的,只得将钦赐的紫金钵盂奉上,才求得有字真经。
此经共有三十五部,从各部中拣出几卷,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正好合一藏之数。”
唐太宗听后十分欢喜,说道:“光禄寺设宴,在东阁款待御弟。”
说着,目光落在阶前孙悟空三人身上,见他们容貌奇特,又问:“三位高徒都是外国人吗?”
唐僧叩首道:“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弟子唤他孙行者。
他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只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
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的石匣之内,承蒙观音菩萨劝善,他情愿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