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秦(66)(1 / 2)

知韫回来得最快。</p>

去找她的寺人一句“紧急军情”,知韫立马抛下小伙伴们赶了回来。</p>

“阿父。”</p>

她在正殿没见到嬴政的人,径直去了摆放沙盘的侧殿。</p>

“可是赵国回援了?”</p>

前线传来的每一封军情奏报她都看过,大致情况还算了解。</p>

秦军趁着赵国主力攻燕的空虚之际兵分两路,南路的桓齮、杨端和取安阳、邺,北路的王翦破阏与、橑杨。</p>

理论上,若一切顺利,南路越漳水而上、北路越太行山而下,就能对赵都邯郸形成南北夹击以一举亡赵。</p>

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p>

国内的形势危急至此,赵王的位置上就算是坐了一头猪,也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调主力部队回师救援。</p>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p>

“赵军回师。”</p>

嬴政将手中的帛书递给她,言简意赅,“南据漳水一带的长城要塞、西据太行山之险要固守,避秦军锋芒,暂且陷入僵持局面。”</p>

赵国尚武,又有良将。</p>

哪怕自长平之战、邯郸之围后,秦国几乎打断了赵国的脊梁,但到底也只是几乎,依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p>

“赵偃没调李牧南下?”</p>

知韫一目三行地扫阅帛书,略惊讶地“咦”了声,又从头开始仔细看,发现没看漏后,纳闷道,“他在想什么?”</p>

固然,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不能过于依赖个人的力量,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话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优秀的将帅,确实能最大程度地扬己优、避己短。</p>

李牧、王翦皆是如此。</p>

可赵国如此,是自信主力回师就能击退秦军?或者,想据险而守、拖垮秦军后勤?</p>

……好吧,他想得对。</p>

秦军深入赵地,一旦陷入拉锯战,无论是粮草军需的运送还是兵员的补充都不如赵国方便,就算有燕国买单,兵力损失多了也心疼,这可都是壮劳力呢。</p>

不是不能打,是不值当。</p>

后头还有韩魏楚燕齐排队等着,赵国只需要亡国就行,可她们秦国需要考虑的就多了。</p>

“未必。”</p>

嬴政凝眉,“赵偃虽庸碌,却不算蠢钝,赵国连失数城,却只采取这等保守的战略,怕是邯郸那边出了什么事。”</p>

据险而守?</p>

难道他们秦国的将士就真的只能傻乎乎地在险塞外填命?完全可以调整战术,将赵军调动起来打歼灭战。</p>

“赵偃的身体如何?”</p>

——应该快要死了吧?</p>

知韫问道,“郭开或是身处邯郸的间客可有消息么?若赵偃的身体出了状况,那赵国如此部署,倒也合乎情理。”</p>

攘外必先安内。</p>

尤其是在牵扯到王位交接的时候,赵国绝对优先稳固内部。</p>

“你是说……”</p>

嬴政微微迟疑,“若如你所说,确有道理,可他似乎才三十余岁?”</p>

也没个预兆啊。</p>

赵偃也就比他大个几岁,正值壮年,不至于说死就要死了吧?</p>

“这谁知道呢?”</p>

知韫耸耸肩,“具体情况,得等新一批的线报传来,不过我觉得挺有可能的,大父薨逝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余。”</p>

嬴政:“……”</p>

说起他那早逝的父王,就不得不信了,虽然先王早逝也有为质多年、损伤身体的缘故,但,这都说不准的。</p>

“那可真是件好事儿。”</p>

他扬了扬唇,“若赵偃果真死了,赵迁不过稚子、尚需倡后摄政,郭开之流能发挥的作用,可就越发大了。”</p>

倡后也就比赵姬强点。</p>

——至少倡后知道要给赵偃吹枕头风、力保赵迁的储位。</p>

只是,既然赵国动荡……</p>

“宝儿。”</p>

秦王跃跃欲试,“你觉得,若现在增兵,可能一举纳赵于秦?”</p>

“……哈?”</p>

知韫仰头看向她爹,满脸写着“你在逗我”,委婉道,“我觉得,咱们还是先纳韩地于秦,比较好一点。”</p>

硬骨头,得慢慢磨。</p>

一个赵国,一个楚国,都不是能够一战而定之的。</p>

嬴政理智上其实也知晓不太可行,但看见一个好机会摆在眼前,难免眼馋一下,蠢蠢欲动地想要趁火打劫。</p>

“真是可惜。”</p>

略有些遗憾地感慨一声,他迅速掐灭有些不切实际的念头,正巧王贲、蒙武等人到了,转而与他们商议起如何巩固并扩大前线的战果。</p>

其实只要能将此次攻占的城池全部消化,就已经达到此次出兵的预期,为大胜,只是胜利果实,谁也不嫌多。</p>

直到夜幕降临,诸将离去,秦王的诏令也封入漆盒传至前线。</p>

“你在想什么?”</p>

父女二人正吃着迟来的夕食,嬴政见她吃饭都不太专心,不由出声询问,“可是今日的饭食不合心意?”</p>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最新小说: TNT:盛情 江湖风月 综穿之莲花游记 七零纨绔是我爹,别人鸡娃我鸡爹 我速通了仙子们的游戏! 同时穿越:在诸天成为传说 执掌深渊,从见习神官开始 实教:从魂穿龙园开始 你对死灵法师有意见? 四合院:开局接盘美艳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