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地不知道着家!</p>
“天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阿父知道的,我喜欢见识不同的风景、描绘不同的色彩。”</p>
知韫弯了弯眼眸,亲亲热热地抱着她爹的手臂,笑嘻嘻道,“再者,阿父阿母久在咸阳,我来做阿父阿母的眼睛,见阿父阿母之未见,再说与阿父阿母听呀!”</p>
于是秦王愉悦地扬唇。</p>
看看,看看,他崽就是孝顺!</p>
“这就是和氏璧?”</p>
被太子殿下给哄好的秦王终于打开盒子欣赏和氏璧。</p>
平圆形玉璧,中间为圈孔。触手温润、质地细腻,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柔和内敛的白色与清透灵动的青色融合地极为恰当,莹莹生辉,纵然是在光线昏暗的车架内,也隐隐流动着水波似的一弯光泽。</p>
倒也无愧于稀世奇珍之名。</p>
嬴政心情极好。</p>
不仅是因为得到了一件稀世奇珍,更因为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凡。毕竟,秦国自昭襄王始,几代秦王对它以及它的拥有者赵国都心心念念,都快成一种执念了。</p>
“你喜欢么?”</p>
嬴政知道自家崽最爱玉饰,“回去后,先拿着它和赵王符玺祭告太庙,再让工匠重新雕刻,给你用作配饰。”</p>
“喜欢倒是喜欢,但……”</p>
知韫迟疑了下,“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也不必重新雕刻了,和氏璧之美名天下皆知,若没了也实在可惜。”</p>
她也不缺玉饰用。</p>
“多在太庙里放一会儿吧。”</p>
她想了想,低低笑道,“昭襄王当年为了得到它可费了不少周章,渑池之会时都被逼着击缶了,最后还是让蔺相如给完璧归赵了。”</p>
就是吧,天下秦王皆嬴政,这件事最后还是被张冠李戴到了锅多不压身的她爹身上。</p>
(憋笑.jpg)</p>
“不许非议昭襄王。”</p>
嬴政以为她是在笑当年的事情,抬手轻轻地敲了敲她的额头,又道,“再是天下皆知的美玉奇珍,能得你喜欢、为你作配,也是它的福气,有什么值得可惜的?”</p>
他大秦的太子,尊贵无双,与她相较,一块美玉算什么?</p>
“那不一样嘛,破坏美好的东西,难免让人觉得可惜。再说了,这和氏璧是当年楚文王让人雕刻而成,形制已定,就算能重新雕刻,也弄不出什么新意来。”</p>
知韫歪了歪头,“不过,我记得当年应侯入秦的时候,曾与昭襄王说,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不若等灭楚之后,从楚宫得了和璞来重新设计雕刻吧?”</p>
要雕刻东西,自然是拿着原石来雕刻更为合心意些。</p>
“如此,便随你心意。”</p>
嬴政微微颔首,又忍不住吐槽,“才定韩赵,又惦记上楚国,你怎么比我还着急?吕不韦难道没有说你么?”</p>
毕竟,吕不韦对六国主张稳扎稳打、步步蚕食的战略。</p>
“吕师为什么要说我?”</p>
知韫笑嘻嘻道,“天不再与,时不久留,把握了机会就要果断出击嘛。蚕食六国虽然稳当,但变数有些大。”</p>
但凡秦国遇上昏君,或六国有了明君,蚕食计划就容易破产。</p>
“不过确实也不易开战了。”</p>
她戳了戳和氏璧,“怎么着也得缓两年,等韩赵稳定了再说。”</p>
不着急,慢慢来。</p>
“燕丹近来蠢蠢欲动。”</p>
嬴政漫不经心道,“我打算将他与赵嘉凑在一起,等过两年时机成熟了,就放纵他们逃回燕国,届时,便以燕质子携囚徒逃亡之由,拟诏质问燕王、兴兵灭燕。”</p>
正好给秦国找个大义之名。</p>
秦王政十七年这一年,年初灭了韩国、年末灭了赵国,如此雷霆之势,实在令诸国震动,燕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从咸阳逃回燕国,然后想办法阻止燕国灭亡了。</p>
虽然也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p>
至于赵嘉……</p>
这位不甘心亡国的赵国前太子,与燕丹简直是一拍即合。</p>
索性凑一块收拾了。</p>
知韫:“……”</p>
额,突然想起一点事情。</p>
燕丹这个蠢家伙,不会还搞一出荆轲刺秦王的大戏吧?</p>
这不行,绝对不行。</p>
虽然她经常气得她爹追着她打,父女俩绕章台殿的柱子都不止一次两次,但,她爹怎么能让一个外人欺负?</p>
必须得把这出给蝴蝶喽!</p>
嬴政并不知道他崽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是想起了什么,询问,“可见过李牧和庞煖了?”</p>
“还没呢。”</p>
知韫摇摇头,“邯郸未定的时候我没敢往代地去,怕被李牧给来上一出挟我以令阿父,等到邯郸城破,李牧、庞煖南下,我又一直在忙,没能抽出时间来。”</p>
嬴政立时老怀欣慰。</p>
真不容易。</p>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他崽终于记在心里了。</p>
看来,孩子确实不打不行。</p>
知韫:“???”</p>
*</p>
<span>春枝暮</span>政哥的传国玉玺主流有和氏璧和蓝田玉两种说法,这里采用我之前看到过的一种说法,即和氏璧原石。秦昭襄王渑池之会是在公元前279年,这时候和氏璧在赵惠文王手里。范雎入秦是在公元前271年,跟昭襄王说“……楚有和璞”。所以猜测和氏璧仍有原石在楚国,等秦灭楚得到原石,制成了传国玉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