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免费的小说大全 > 历史军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750章老祖宗的手艺,在十四世纪就是世界顶流

第750章老祖宗的手艺,在十四世纪就是世界顶流(1 / 2)

清晨的雪地上,朱小宝和张霞蹲在门口刷牙,“呸呸”声引得路过的邻居直乐。

农村的牙刷是猪鬃毛做的,刷一次牙龈就出血,但两人也不讲究,洗完脸就蹲在门槛上吸溜面条。

张霞手艺真好,普通的挂面加了咸菜,吃得朱小宝浑身冒汗。

她洗碗时手冻得通红,却跟没事人似的,擦干手就凑到堂屋。

“郎君,去哪?”

“去村里工坊看看。”

朱小宝站起身来。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雪地里,远远就听见工坊里的叫喊声。

推门进去,一股热浪裹着棉絮味扑面而来。

男人女人连孩子都在忙活,张老汉冲他们招手。

“快来这边搭把手!”

王大娘指着一台轧车,脸上全是自豪。

“这是宋朝黄道婆发明的,以前剥棉籽得一个个抠,现在俩人转轮子,一人喂棉桃,唰唰就把籽儿挤出来了!”

朱小宝凑近了看,见铁轴和木轴“吱呀”转着,棉籽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就这玩意儿,四百年后美洲黑奴干一天都剥不出一磅棉花!

“剥完籽就得弹棉花。”

王大娘接着说。

“老早用小竹弓,现在改成四尺长的大弓,拿檀木槌敲,效率高多了,到了咱大明朝更厉害,发明了赶车,一个人踩踏板就能弹,右手转曲柄,左手喂棉花,全能顾得过来!”

说到纺纱,王大娘嗓门都高了不少。

“最牛的是咱这三锭脚踏纺车!”

朱小宝想起《资本论》里说的,英国人发明珍妮机前,找个纺两根纱的工人比找双头人还难,心里顿时一阵骄傲。

老祖宗的手艺,在十四世纪就是世界顶流!

最后织棉布就看妇女们的手艺了。

朱小宝看着满屋子飞转的纺车和织机,突然觉得胸口发烫,老祖宗这么聪明,要是不闭关锁国,咱华夏哪会被人甩在后面?

张霞拽了拽朱小宝的袖子。

“咱也不会别的,就帮着剥棉籽吧。”

两人蹲在轧车旁,学着别人的样儿往轴缝里塞棉桃。

朱小宝手生,好几次差点夹到手指,张霞却做得麻利,还时不时抬头笑他。

工坊里热气腾腾的,混着汗味和棉絮香。

听着王大娘唠嗑,朱小宝忽然觉得这比坐在皇宫里批奏折实在多了,至少能亲眼看看,自己下的政策到底让百姓过得咋样。

这天在工坊干到傍晚,镇江府的李典吏来了,朱小宝和张霞才停下手里的活。

两人累得腰酸背痛,刚开始剥棉籽时笨手笨脚,干了一下午才顺溜些。

李典吏在村里可是“大人物”,农民们见了都躲着走。

他刚视察完工序,朱小宝就背着手走过去行了个礼。

“洪武二十五年辛卯科秀才朱小宝,见过李大人。”

这一礼把李典吏吓了一跳,村里没读书人,眼前这年轻人张口就是“洪武二十五年辛卯科秀才朱小宝”,淡定的气势还真把他给唬住了。

朱小宝把李典吏拉到一边,村民们全看傻了眼。

这穷小子咋还跟凶神恶煞的李典吏搭上话了?

张霞却偷偷得意,看乡亲们投来敬畏的眼神,心里像灌了蜜似的。

朱小宝开口就拽了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李典吏听得云里雾里的,更觉得这“秀才”不简单了。

朱小宝接着挑明。

“皇太孙婚期早延后了,你们咋还拿这借口逼张村交三千匹布?”

李典吏心里咯噔一下。

婚期延后的事捂得严严实实的,这秀才咋知道的?

想着这秀才背后或许有人,他这才叹了口气,交了底。

“苏杭每年得给宫里交棉布,一部分走国库,一部分得填中宫的内帑,今年大雪耽误了生产,上面催得紧,地方官怕影响政绩考核,只能把压力往下压……”

朱小宝这才明白,明朝赋税分国库和内帑,苏杭作为纺织重镇,每年得给皇宫送大量棉布。

地方官为了政绩好看,就把考核时间往前赶,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最新小说: 咱家世代贼寇,你小子考上状元了 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综穿之随心而为 天降小福星,帅府全家宠上天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我,大唐首富,李二想嫁女儿想疯了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