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朝廷办事效率那叫一个高,特别是能爬到高位的官员,个个都是政治能手。
这会儿的朝廷,政治也算清明。
大概是被元朝欺负怕了,大伙儿现在都憋着劲儿的想要富国强军。
除了这几项政策,各部堂也把“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放在了心上。
新政策挑这时候提出来,那时机拿捏得简直绝了!
这可给这些年轻官吏们瞅着了机会!
虽然好多老臣抱团反对,可那些一心想干出点事的新进进士却铁了心支持。
但国富军强的基础,其实还是在经济民生上,而这一切的根儿都在钱上。
现在大明国库那点儿家底,根本撑不起大规模打仗。
从出兵备战到粮饷运输,从刀戟配备到战前动员,再到战时补给、战后抚恤,哪样不是花钱如流水?
国库没钱,大明在东南和北疆便只能被动防守,想想都觉得憋屈。
所以眼下国内的主基调,还是搞钱。
朝堂上下为这事吵翻了天,不过吵归吵,事还是得解决。
现在朱小宝就等着他们吵出个结果来,再开一次小朝会。
……
眨眼间就到了腊月十九,明天就是朱小宝的婚期了。
虽然明天才办喜事,可今天东宫里的人,就忙得个个脚不沾地的。
只有他这个准新郎官跟没事人似的,天不亮就起来在院子里打木桩,打得满头大汗才去吃早餐。
朱小宝刚吃完早饭,就见朱允熥披着戎装盔甲,一脸喜气地晃悠过来了。
“大哥!”
朱允熥这半年变化可太大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现在魁梧得跟头熊似的,说话也洪亮。
朱小宝瞅着他乐了。
“咋的?这是放假啦?”
朱允熥咧嘴一笑。
“本来要到二十五才放的,平大都督提前给我放了,让我来帮大哥忙乎婚事!”
“你掺和啥呀,这儿不用你操心。”
朱小宝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挺暖。
朱允熥却一本正经地摇头。
“大哥,是你让我找着了活着的意义,如今我胸中燃着报国的烈火,就盼着能扛枪上战场杀敌呢!”
“现在我练出了一身本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怂包了,这全靠大哥当初骂醒了我!”
“何况大哥还救了我的心上人,咱都是亲兄弟,哪有弟弟不帮哥哥的道理?”
正说着,朱允熥瞅见个太监挂灯笼挂歪了,立马嚷嚷了起来。
“都挂歪了!这可不吉利!赶紧下来!”
说完就把那太监拽了下来,自己蹭蹭爬上了梯子,给文华殿外头挂灯笼去了。
朱小宝也没拦着,由着他在那儿忙活。
没一会儿,清宁宫外又跑来俩小郡主,吭哧吭哧的抱着个布包,怯生生地冲朱小宝笑道。
“大哥,这些是花生、桂圆、核桃、莲子……”
朱小宝无奈地轻呵道。
“你俩就别添乱了,让下人干就行,累着咋办?”
可俩小丫头压根儿不听,红着脸跑进了朱小宝的卧房,将这些图吉利的东西都撒在了床上。
朱小宝刚坐下准备喝口茶,就听见门外一阵热闹声传来。
不用看,光听声音就知道是蓝玉他们来了,朱小宝赶紧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