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更加精神。
包一斤这次来,除了抱着试试的态度来的,毕竟家里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也没别的选择。
杨小涛心中一动,突然笑起来。
“包同志,一路辛苦,快快坐下。”
你被揍,那还是实力不够。
所以只能在装甲车上下功夫。
“包同志!”
可随着一段时间训练下来,众人就体会到这种好处。
尤其是障碍赛,一番冲刺后,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往往越快的人,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状态,然后将手上的子弹打出去。
但想要加深合作交流,就必须拿出更好的东西。
而这功夫,就是反应装甲。
梁作新在一旁张大嘴,当初杨小涛跟他提起过,只是被他当成笑话,根本没往心里去。
杨小涛立马上前,伸出手,对方赶紧握住。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
比如说,中杨的支持。
包一斤对惰性火药这个名词不敏感,只能让杨小涛详细说说。
而这,就是杨小涛应对未来可能变故的手段之一。
或者说,这人参与的研究,将为杨小涛带来重要的“资本”。
手掌粗糙,还有厚厚的老茧。
因为杨小涛始终坚信伟人的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战士们清楚,这一切,都有杨小涛的身影。
梁作新神情激动,想不明白这样做有啥用,这跟自己找死没啥区别啊。
对此,杨小涛看在眼里,心中宽慰。
而且杨小涛的射击技术越来越好,现在三十米靶子基本上不用瞄准,抬手就射,枪枪上靶。
但对有些人来说,也只是大一点的蝼蚁。
所以,按照杨小涛说的那般,是可以做到的。
训练场上的努力,训练场下的关怀,也让他们迅速融入机械厂这个大环境中。
“嗯,我找你来,是想要让你研究一种火药,一种惰性火药。”
“专家?”
“老梁,你不是好奇为啥让你找人吗?”
“小涛,来!”
这些天,杨小涛有空就来跟着一起训练,有时候一待就是一天。
跟着训练的士兵亲眼见证了杨小涛的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兵的成长过程。
可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就选择了离开连队回到家里,在湘西老家结了婚,有了孩子。
到那时,机械厂的地位将会变得不可动摇。
这个时候,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吧。
当然,二分厂因为太远,除外。
这副模样,就跟个乡下老农差不多。
杨小涛也笑起来,“没事,来机械厂,别的我不敢说,这饭菜还是管的起的!”
杨小涛听了没说话,因为他将注意力都放在对面的包一斤身上。
所以众人体会到好处后,对提出这些训练方法的副队长,多了份赞同。
“好嘞!”
“领导,您说要干嘛就行。”
“杨,杨队。你好!”
“这要是被打几枪一个不好炸了,那,那不就是个铁棺材嘛!”
“今天就说给你听听。”
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震惊,最后便是现在的敬佩。
而现在,杨小涛不仅跟他们一起训练,还做的更好。
想到这里,包一斤看着简易图画,在梁作新不可思议中点点头,“这定向爆炸可以做到,但这子弹射击不爆炸,炮弹撞击爆炸的火药我得研究下。”
“以前没吃的,他爹娘就希望他一顿能吃一斤,吃的饱饱的。”
比起在地里挥锄头,他更喜欢听那些响声。
“这就是机械厂的领导,也是找你的杨小涛同志!”
真实的战场上,根本没时间让你去好好瞄准,可就是快了一秒钟,就能对着扣动扳机,先打一梭子再说。
而且驻守各分厂的保卫人员,每半年还要调整一次。
“小涛,你确定将这,这火药绑在装甲车外面没有事?”
以及,服从!
这是他们对杨小涛态度变化的最直接体现。
就在杨小涛端着大缸子准备吃饭的时候,王浩小跑过来,对着杨小涛说道。
这段时间的付出,没有白费。
“好!”
这些,梁作新也没意见。
“啥事!这么急?”
“走,咱们的专家来了!”
闻言包一斤笑着,有些难为情。
风光,实在是风光。
那就是,军工。
队伍跑完早操,杨小涛跟着众人一起前往食堂吃饭。
那时候为了附和需求,炸开的石头对侧面有要求,就需要控制爆炸方向。
但说万无一失嘛,真不好说。
杨小涛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纸,随手画了两下,然后放在三人跟前。
“就是这份量配比,得琢磨琢磨。”
杨小涛一听,立马笑起来。
这人认同自己的主意,他就不用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