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这人有问题
“老王,怎么了?”
老朱大步走进来,身后也跟了一群学生。
“碰到个五号病例,让你过来帮忙!”
为了方便统称,众人在这几天的实践中,将只感染到肺部称为一号,感染到肝脏的称为二号,以此类推。
最后是全部感染需要同时下针的,跟阿尔法特一样,称为五号!
五号,也是当前难度最高的。
“这些咩咩蒿都是按照计算投放的,太多了不行,容易犯冲。”
王自在喝着水,然后点头。
“他不是要靠山吗?明天将他约出来,我亲自会会他。”
“可惜,我们能够保留下来的,一共就三口了。”
“这不是带着人去下面采集素材,这次咱们制药厂能够完成上级的任务,可要好好宣传宣传,最好让全国老百姓知道,咱们制药厂为革命建设,增砖添瓦呢。”
“对,是个女的。”
“以这种包装规模,一罐可以生产四千袋左右。”
“膏药做的怎样?”
“现在只是预制品,我们现在生产出来一批,明天就连同青蒿液一起送过去,看看临床效果,若是管用,这里会全力生产。”
“我看隔壁化工厂有过滤口罩,你们也申请一批,省的时间长了出现问题。”
白景述笑了下,“这罐子看着大,但内部挺厚实的,加上三份水熬成一副,所以一次性投放的药草有限。”
王自在也知道这不是办法,却也是放下唯一的办法。
两个小时后,王自在跟老朱擦着摘下口罩离开帐篷,呼吸着新鲜空气。
“我知道。”
“你看看外面运送的车子,就没停过!”
想到曹主任的能耐,杨小涛还是提醒一句。
一个人总是力有不逮。
“好,你们都看着点!”
白景述点头,随后带着杨小涛往办公室走去。
说话间已经有人将木炭架好,旁边有人用燃烧的木柴点燃。
众人一一见过,两人也一一回应。
李怀德喃喃自语,但心中的不甘,女人看的一清二楚。
“好,我们开始。”
杨小涛又来到一旁的生产线上,这种包装袋跟梅花清热解毒液一样大小,不过外带包装却是不同。
“针液防护已经准备好!”
“原料充足的话,一天三千贴应该可以。”
“做膏药就这样,味道有些冲。”
白景述简单的介绍一番,随后两人离开车间。
……
“可不这样,咋办?”
“一般人家都是用陶罐来的,不过那都是小的。”
白景述没有跟杨小涛那样冷漠,而是热情的攀谈着。
“那个许大茂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想要让他站出来,没有把握他不会干的。”
杨小涛也不会牵扯他人,李怀德是李怀德,其他同志还是好同志。
心里一瞬间就想通了。
这女人,年纪应该不大,二十来岁吧,容貌清秀靓丽。
来到办公室里,陪同的人陆续离开,白景述将一杯水放在杨小涛跟前,随口说道。
站在一米多高,直径超过四米的大罐子前,杨小涛怎么看都觉得,这跟炼钢厂的小锅炉有啥差别?
“等泡好了,就用文火加热,煮沸,然后慢慢的熬。”
只是那发动的人太多了,熬煮的水准也有好有坏,还浪费了不少咩咩蒿。
虚伪的人,跟他们客套多了,自己也会变得虚伪。
“他奶奶的,真累啊!”
老朱来到休息区,拿起杯子酒量凉白开灌进去。
“太少了也不行,药效不行。”
对待这种明明心里恨你要死却对你满脸温和笑容的人,杨小涛是懒得理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老王,这活,这样干太累了不说,效率太低!”
“科长,走了。”
杨小涛冷漠的点点头,目光扫视后面的几人,却是放在身后的女人身上。
“杨总好,厂长好”
“这件事,你不要管。”
“曹主任?女的?”
“这样一罐子可以做多少包?”
四九城,制药厂。
这几天的交往他也看出来了,白景述是有能力的人,当然这种能力更多是在中医药领域。
呼吸着外面清新空气,杨小涛大脑的缺氧状态稍稍缓解。
“这炉子挺大的,还不错。”
杨小涛不管是前世还是这辈子,都没熬过汤药,所以一直认为随便用锅就行。
“加热用的是木炭。”
白景述出门送送,两人刚出走廊,就看到李怀德从对面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人。
更重要的是,这个女人,他有点印象,好像在哪见过。
“杨总,白厂长。”
上次跟邓大伯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听说了,粤府那边也在组织人手熬煮汤药。
老朱应下,同时对周围人说着,“接下来五号会越来越多,需要你们尽快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