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赚50、汉子赚50,加起来就一百。
老天爷,这能买多少白面啊?吃不完,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啊!
一些梳起的单身女性也是心动。
自己要是能赚50,不,哪怕30,自己日子就有奔头了。
41年的恒城同胞,第一次感受到了当工人的魅力。
一时间,进工厂干活成了最流行的话题。
又因着进工厂需要认字,会基本算数,这下好了,开起来的扫盲班一下变得无比拥挤。
这时代的同胞不怕吃苦,他们只怕吃苦还挨饿。只要能吃饱穿暖,别说读书了,便是一天让干14小时都干。
扫盲班需求一大,前朝的老学究们就有事干了。
不过这些老学究拿到教案后,都傻眼了。
课本上的文章都很简单,有些只能算是句子,根本不能算文章。而且,也不知这八路怎么回事,都用简体字。这八路避讳这么多?全要用简化字来教人?(很多简体字不是建国后有的哈,许多就是古代就有了,经常是为了避讳而发明的)
而且言语十分直白。
比如第一课的内容就一句话:小明与小玉数鸭子,一二三四五六,共六只鸭子。
这节课需要掌握的字就六个:一二三四五六。
这算什么教书?!
一些人心里嘀咕。
不过一看八路军开出的工钱,这些想法就没了。
只是晚上来教两个小时,上六休一,就给20元工钱,这样好的活上哪找去?而且听说,只要教得好,能彻底吃透教材,将来还能转为正式工,工钱就翻倍了。
这扫盲班是要开好些年的。如果努努力,将来说不定还能去学校当个老师。
一群人一算计,就想通了。
管他教什么呢?课本直白咋了?只要是教会人认字,那就是功德。也有真正思想开明的,觉着这是大好事。教育兴,国家兴。红党目光很长远啊!
这些思想开明的,拿到课本研究了一番,就明白了都用简化字的原因。
这大大降低了认字难度,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在一年内就做到读写听说。这些浅白的句子,能加深记忆,也不是胡乱编起来的课程,都是有说法的。
比如第十课那篇名为《家族歌》的文章,里面内容初看让人发笑,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妈妈的妈妈叫姥姥”,但深思下,却是能让人记忆深刻起来,一下子就能记住很多字的写法。
看似简单,实则是大道至简,编写这本教材的人了不起啊!
时间如水过,到了五月,八路军再次出动,打击鬼子。
鬼子节节败退,在北部的鬼子高层也是直接换将。
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八路军,它们除了被动防守外,什么都做不了……甚至都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