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医院需要的资金也在不断变多。”
“星海医院想要为更多民众带去良好的医疗服务,就必须建设更多的垂直类医院,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
竹下雅人给出的理由正确而精准,直接说服了田村正雄。
专门医院,确实很符合技术不断升级后的社会分工趋势。
毕竟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每一个环节需要的资金都是天量。
只有极个别医院,才能玩转所有项目。
大多数医院,哪怕是综合性医院都需要转型。转型成专门治疗癌症的医院,或者是治疗神经类疾病的医院。
星海医院公司当下在东京建设的医院,以及未来在全日本建设的医院,也会有很多在发展中进行专门化转型。
比如说位于港区的星海医院治疗癌症厉害,位于中央区的星海医院治疗心血管疾病厉害。
那么星海医院公司,就会将港区的心血管类医生,逐渐转移到中央区。中央区的癌症类医生,逐渐转移到港区。
如此一来,同类医生可以集中发展,进而大大增强医生的进步速度,提高医院在特定疾病的权威和话语权。
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
星海集团有钱,自然不会看着所有综合类医院没落。
火挑选几家作为综合类医院的代表发展,提高星海医院在日本和世界的排名。
有了排名,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继而进一步提高星海医院的技术能力。
毕竟手术这种东西,也是需要大量练习的。
为什么中国医生在很多通类手术上技术能力世界第一,不就是有大量病人可以练习吗?
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医院,喜欢将医生派往非洲等落后国家。慈善之余,同样有练习的小心思。
当然,这是双赢的结果。
如果没有这些医生,非洲那些患者只能等死,还不如让欧美医生进行治疗。
“嗯,等星海医院建成后,必须拿出一笔经费,在各大权威报纸打排名。”
排名这种东西听起来可笑,但真的非常有用。
最明显的就是学校排名,新加坡就靠这个吃尽红利。
一个南洋理工,一个新加坡国立,依靠花钱搞排名,竟然真的在某些人心中达成亚洲第一第二学府的地位。
甚至某些被称作报考权威人士的家伙,也深受其毒。
觉得在水木大学和新加坡国立之间,本科阶段就可以考虑新加坡国立。
这完全就是只看排名的屁话。
要知道新加坡一共才3万多名考上,而两所大学每年都在本地招1万多人。
也就是说你在中国有普通本科水平,那么你出生新加坡就大概率上这两所在报纸排名上可以在前两位的大学。
这样一所大学,怎么和中国的清北竞争。
还有人说什么,新加坡两所大学国际化搞得好,在国外比清北有优势。
这就更胡扯了。
别以为国外公司傻?
清北本科生的质量和新加坡两所大学本科生的质量,人家会不懂吗?
要知道美国科技行业,不知道有多少清北高校毕业生。
这些高校生产生的资源,碾压新加坡两所大学。
可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清北的就业能力,都显著强于新加坡那两所高排名大学。
除了报纸排名,新加坡两所大学只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影响力强于清北。
但就算如此,依旧有很多国人觉得清北不行。
可见排名这种东西,还是能骗到很多人的。
星海医院必须追求这个,在日本、东南亚、中国营造出星海医院世界级医院的概念。
只有这样,医院未来才不会缺少病人。
当然,星海医院做排名的时候也不算欺骗。
因为他真的准备,在世界各地挖医疗大牛。
比如说,中国医生在某些疾病上天下无敌。
那么就以给医院捐设备,给医生高额补贴为代价,请这些医生过来交流学习。
这会是一次双方都赢麻了的合作。
中国医院获得了先进设备;中国医生获得巨额交流补贴;中国患者获得更专业设备的治疗。
日本这边,医生可以学到行业大牛的技术;患者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治疗;医院可以收获更多的赞誉和声望。
只不过,这类合作需要中国高校和政府的支持。
竹下雅人觉得,以自己在中国的投资,以及自己对中国那茫茫多的捐款,应该没什么问题。
毕竟这属于双方都有所得的合作,而不是中国单方面付出。
暂且将这些事情记下后,竹下雅人继续为挖角奔走。
瞄准的主要目标,依旧是那些遭不住日本医疗新政的医生。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技术能力特别强,但因上头的岗位已经被人早早占坑,并且一时半活还不会离开,而无法升职加薪的大牛。
以及那些技术能力强,但沟通能力欠佳,而遭到医院内部排挤的医生。
这些,都是竹下雅人的挖角重点。
有些特别牛的,他也会亲自登门拜访。
因为不仅星海医院需要这些大牛,他自己也特别需要。
如果哪天真的出现严重生理疾病,可是要求到这些人,或者他们的弟子头上。
给自己治病,也算是竹下雅人有强烈投资医药行业心思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很多顶级公司,到最后都会干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都渴望能多活一些日子。
就在竹下雅人为星海医疗,以及它的子公司星海医院四处奔波的时候,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虽然青年没有去,但星海集团还是要派人的。
“杨桑,上午好,恭喜你梦想成真。”
“同喜同喜,很感谢能有菊野桑这么好的合作伙伴。”
杨致远非常感激菊野晋次,因为他是三家投资公司中,最支持雅虎的一家。
不仅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认可杨致远和大卫·费罗两位创始人的意见,还经常提出非常有用的互联网小应用。
可以说在三家投资公司中,星海集团的贡献最大。
至于贡献最小的,自然是孙正义的软银。
除了提供钱财的支持,别的方面不值一提。
不过很快,孙正义就能在硅谷建立人脉。
毕竟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可以经得住软银那夸张的银弹。
硅谷大多数初创科技公司的老板都不是有钱人,面对天量的资金真没法抵抗。
毕竟除了竹下雅人,没有任何人敢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哪怕它看起来前途很光明。
面对杨致远的夸奖,菊野晋次依旧保持日式的谦虚姿态。
“能遇到杨桑和雅虎,也是我们星海风投的荣幸。”
这时,大卫·费罗有点受不了两人持续不停的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