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雄浑低沉的钟声穿透雾霭,悠悠荡来,惊起几只栖鸟。
振翅声、鸟鸣声交织一片,片刻之后,又重归宁静。
僧人们已经结束早课,山林中的独自修行也暂告一段落。
方诚轻抬双臂,舒展身姿,久坐的骨骼发出几声轻微的“咔咔”脆响。
随后站起身来,微微仰头,望向不远处若隐若现的飞檐翘角。
在晨光与薄雾的映衬下,金顶红墙错落有致排列,透着一种神秘古朴的气息。
此时,寺庙内有三三两两身着僧袍的喇嘛,或迈步而行,或洒扫上香。
那里是东都仅有的一座密宗寺院,据说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虞朝时期。
岁月在斑驳的外墙上留下了沧桑印记,却也赋予了它一种别样的厚重与庄严。
仿佛承载着无数信仰与传承,为朝圣而来的信徒们提供着心灵的慰藉与超脱的指引。
方诚目光凝视着寺庙方向。
尽管身处梵林之外,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千年底蕴。
这股底蕴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自然环境,以及靠近此地的游客心境。
心念微动,方诚旋即深吸一口气,闭合眼帘,再度进入记忆宫殿。
意识仿佛灵动的触角,打开卧室房门,而后向着远处延伸出去。
在那片浩瀚无垠的黑暗虚空中,隐隐有璀璨的金光闪烁。
一座寺庙的轮廓仿若海市蜃楼般浮现出来。
它的飞檐翘角在微光中若隐若现,似乎在努力挣脱被深渊吞噬的命运,展露出昔日的辉煌景象。
各种法轮、宝幢、华盖,在黑雾中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叮当声。
梵音袅袅,奏响着空灵的乐章,构筑出一个神秘无比的佛国世界。
与现实中的灵泉寺相比,这座意识中的寺庙不知广阔多少倍,就像一座宁静无人的孤岛。
寺庙大门紧闭,隔绝内外两个世界,却难掩其庄严肃穆之感。
门前两尊石狮在虚幻的光影下,威严蹲坐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来的晨钟暮鼓、香火兴衰。
望着这处存在于意识世界,可望而不可及的“佛国净土”,方诚心头微荡,颇有感触。
今天完成常规的体能训练后,他没有继续打空击练拳,而是跑步来到灵泉寺附近。
准备实施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如何吸收更多的外来识念。
在此之前,方诚修炼神秘人赠予的精神功法,成功提炼杂念、汲取精华,用来增长自身精神属性。
故而也寻根溯源地思索起来,这些“杂念心魔”究竟来自何处。
最初练习冥想时,方诚就曾遭受各种幻象、幻听困扰,不得不刻意压制自身五官感知。
不过那时候,这种状况主要是在非冥想的状态下产生。
只要顺利进入深层冥想,就能将外界所有纷扰全部屏蔽、隔绝。
之后在永安岛上,经过海底深渊特训,突破了身体极限,也成功晋升专家级冥想,继而点燃灵性之火。
似乎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杂念心魔”变样,像是换了一种影响心智的方式。
平常生活中,悄然蛰伏,毫无所觉。
一旦入定之后,它们便悄然苏醒,不停萦绕在耳畔,窃窃私语,又或者产生些许幻象,干扰他的修行进程。
如果站在精神空间的视角观看,它们俨然化作丝丝缕缕的电波信号,在记忆宫殿周围漂浮不定。
仿佛被化身黑暗中一盏明灯的方诚所吸引,试图渗透进入这片能够庇护生命意识的光明之地。
而方诚待在记忆宫殿内部,观察扩建后的房间景象,隐约也有一种奇妙的感知。
四周宛如黑色幕布覆盖的墙壁好似一道屏障,隔绝着外界干扰和虚空侵蚀,却又并非密不透风。
偶然间,依旧还会有些许“杂音”传递过来。
甚至听起来比以前更加清楚,能够依稀辨别其中具体内容。
好像是有人在向自己低声祈祷,那声音微弱而又执着,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虔诚与渴望。
发现这点之后,方诚有所顿悟,暗自思忖。
类似祷告、祈愿的识念,哪个地方可能出现最多?
答案自然是那些宗教场所,诸如寺庙、道观、教堂之类。
人们怀着各种各样的愿望,或为平安顺遂,或为姻缘美满,将内心的诉求通过祈祷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信仰的神佛。
在这种地方,必然会充斥着大量类似的精神波动。
极有可能就是自己追寻的那些“杂念心魔”来源。
想到这点,方诚便在今天晨练之后,特意跑到距离酒店不远的灵泉寺。
这座寺庙属于夏国比较罕见的密宗古刹,向来声名远播,香火旺盛。
每日前来朝拜上香的信徒游客络绎不绝,宗教氛围极为浓郁。
然而,寺庙毕竟是佛门净地,有着诸多清规戒律,外人不便在其中随意行事,惹人注意。
斟酌再三,方诚最终选定位于寺庙后山的一片树林。
这里环境幽静,除了鸟雀野兔,没有外人打扰,更加适合入静。
方诚听着寺院里僧人传来的诵经声,和他们一同进行早课,打坐冥想,潜心修炼。
果不其然,当自我意识沉浸到记忆宫殿后。
便清晰地感应到黑暗中,再次出现许多若隐若现的电波信号。
它们仿佛一群被神秘力量召唤的精灵,朝着那座悬浮于虚空中的寺庙方向汹涌而去。
方诚于是调动精神能量,全身绽放光明,试图将那些识念吸引过来。
只是,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
任凭他如何施展浑身解数,那些识好像被一层无形且坚不可摧的屏障牢牢阻隔。
无论他身上火焰燃烧得如何旺盛,光芒多么炽热,散发出的精神波动也无法触及受到那座寺庙吸引的识念。
经过几番尝试后,方诚并未气馁,逐渐明悟了其中关键所在。
既然这些识念源自于人们在宗教场所里的祷告祈愿,那必然是围绕着一个核心,也就是必定存在一个信仰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像存在于宇宙虚空中的天体,又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散发出特殊频率的引力波,将信徒们形形色色的信念汇聚吸附。
显而易见,被寺庙吸引的那些识念本就不属于自己,它们有着既定的归属关系和精神烙印。
或许从宗教学的观点看,这种源于信仰的识念所蕴含的精神能量,完全可以称之为“愿力”。
所以,如果想真正获得愿力,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徒群体,让他们将精神力量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自己身上。
这种做法,仔细想来,其实很像林楚翘曾讲述过的建立冥想目标。
只不过当初为了入定,方诚需要在浩瀚无垠的意识世界中,寻找到适合自己锚定的目标。
而现在,方诚需要做的是改变角色,让别人把自己当做在意识世界中值得锚定的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成为他人精神信仰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迷茫之路,指引他们将信念的力量向自己输送。
这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全新道路。
同时,也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生命境界的神秘之门。
方诚抬眼望去。
灵泉寺中,那袅袅升腾的香烟,仿佛就是连接尘世与仙界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