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也不在意,只乐哈哈搔搔头道:“这菜味道真不错,庆嫂要不要试试?”
厨娘庆嫂冷笑道:“我可无福消受。”
“怎么会,庆嫂福气可是顶好,最近巧姐姐不又给你添了个孙子嘛,山庄里谁不知道。”白苏不恼,依旧笑着。开玩笑,惹怒了这位大婶,以后她的饭菜怎么办。
这件事的确说到厨娘的心坎里去了,媳妇给家里添男丁是近来最让她开心的事,逢人就说。如今白苏主动提起,她的心情不由得好起来,连带看白苏也顺眼了许多,思量着自己和一个小孩子计较实在无趣,便笑道:“小苏儿嘴倒是甜,看来这夫人公子吃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行了,趁热赶紧吃吧,吃完收了盘子就成。”
“好,记着呢。”白苏笑道。
听着厨娘庆嫂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白苏微微垂下了眼,慢条斯理地品尝着今日的菜色。连城璧这小子不错,知道她爱吃甜的,绿佛甜饼几乎原封不动地留了下了,唔,还有她的大爱西瓜鸡。
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子孙婆媳,纵使是武侠的世界,与小人物们也无甚关系呢。该是如何过日子,他们便如此过下去,那些武林秘辛﹑腥风血雨﹑爱恨情仇,似乎离他们都很遥远。
若真说与江湖有什么干系,大概就是这山庄的仆人中,不乏藏龙卧虎之辈吧。
午饭过后,山庄人烟稀少,四处都很安静,只偶尔听见鸟叫虫鸣。
等白苏将盘子送走后回来,,连城璧就要进入午睡时间了。
但今日,白苏总觉得忘了什么事。
“今日初几了?”白苏从屏风外探出头来,问已经准备小睡的连城璧。
本来连城璧是绝不会在旁人面前更衣的,但当这个旁人每日必会见到﹑此人还常常出现不分时机并且根本无视你衣衫是否整齐的时候,天大的介意也只能变成不介意。
于是连城璧算了算:“初三。”
白苏脑中灵光一现:“后天是端午?”最近门前都悬着艾草,庄里的小孩子都领了香囊,她也领到一个,原来是端午节要到了啊。
那么那么,会有最原汁原味的赛龙舟啰。
白苏顿时激动起来:“公子,会去看龙舟赛的吧!”
连城璧已经躺在床上盖好被子了,闻言,他坐起来仔细想了想,道:“后天先生请假回家过端午,我同母亲提一提,下午应当可以去太湖看的。”
“耶!”白苏激动地握爪,“连城璧你是好人!”
“那好人现在可以睡觉了吧。”打了个哈欠,连城壁带着困意道。
“睡吧睡吧,公子午安。”白苏几乎是蹦蹦跳跳地离开的。
姑苏,后世的苏州,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与其他地区不同,不像荆楚等地是为了纪念屈原,吴越一带的端午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臣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到吴国后受吴王阖闾信任,使吴国很快强盛了起来。后来和他同吴王夫差的关系出现裂痕,被夫差赐死。传说伍子胥死后还被夫差叫人用皮袋装着投入江中,死后不留尸首,正是最恶毒的做法。伍子胥死后,吴国便逐渐式微。
或许正因为这个人的到来和离去都如此重要,纪念伍子胥的端午节成为吴地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其民俗活动做到与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换言之,就是方便人们更热烈地庆祝节日。常见的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等。
“端午簪榴花,艾叶以避邪。”
当白苏同连城璧一样,额头上被大人们用雄黄粉调的酒写上一个颇有气势的“王”字,左臂被迫系上五色丝线做的“长寿线”之时,端午节就真的来了。
山庄里用陈艾、苍术、白芷、菖蒲等中药混合着在庭院烟熏,每一个角落都被下人喷洒上雄黄酒,庄里各处还贴上了红纸剪成的葫芦、蛇虫、蝎子、蜈蚣、蟾蜍、壁虎等五毒的图案。
苏南一带此时正值梅雨季节,端午前后,天气逐渐转热,“百虫出,邪气盛”。加之下雨使得空气潮湿,适于各种细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传染病也极易流行,因此挑在端午时节使用这些杀菌灭虫的中草药来“做卫生”,是再好也不过了。白苏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连夫人向来不喜欢热闹,吃过午饭,亲自给连城璧画上“王”字,戴上小香囊,系上五色线之后,便回房去了。二总管连文驾车带着连城璧,一路直奔太湖边最好的风雩楼,那里有预订好的雅间。
白苏坐在正襟危坐的连文身边,好奇地看着这个时代的端午风情,满目惊奇。
这是她来到这部小说后的首次出门,第一次见识这个世界真实的模样。
青石板铺就的大街上,错落有致地坐落着无数的天然木质结构建筑,古意十足,各色店铺的旌旗摇曳,来来往往的人们皆宽袍长发,兜售黄鱼的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混合着空气中淡淡的艾叶香,让她在一番时空错乱的不适之后,有了“她也属于这个时代“的真实感,这里是比小说的描述要远远更加庞大而全面﹑精细的世界,一个完整的时空。
黑漆金线的马车坚实厚重,无声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在路上行人的纷纷侧目下,白苏小心地跳下马车,回身微微弯腰,轻击了两下车门,恭敬地朝车内小声道:“公子,可以下车了。”
听见白苏的声音,车内的连城璧合上手中的书,会心一笑,应道:“恩。”这个阿苏,在人前总是很会装成一个好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