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副校长亦无言以对,秋后算帐他非常明白,但组织上目前并没下达如何处置那些阻挠反对改革的人,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他不能急于决断。党中央总会有个轻重缓急,还是等组织最终定性再坚决执行好了。便和言安慰了老田一番,无非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要背思想包袱之类的官话。望着老田佝偻着背走出办公室,康副校长微微叹息着,却把杨陆顺那篇文章仔细再看了几遍。看校刊出版日期是元月上旬,那会邓老还没开始南巡,莫非那杨陆顺真天生就有比别人敏锐的政治嗅觉?即便传闻他与省委主要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不可能还有耳目上达天听吧?!康副校长连自己都不信,下意识地感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没几日,在党校就全面开展学习南巡讲话的活动,各种主体班进修班停下课程,专门集体学习南巡讲话。省委主要领导轮番主讲,课余时间则分支部讨论写学习心得,要求学员们能熟背南巡讲话,能吃透讲话精神。
这下杨陆顺就成了党校闻名的风云人物,竟能与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在表扬赞美纷沓而来时,他尽量保持着谦虚谨慎,心里却感叹有个刘建新这样的朋友真是好。
在南风党委会上,章副书记老怀大开,南风居然出了个理论天才,不吝言辞地表扬着杨陆顺,孙书记不至于喜笑颜开,但也充分给予了肯定,就连对杨陆顺有看法的王专员,也暗中点头。
杨陆顺所在的省委党校青干班又传来了好消息,这个班七月结业,省委刘书记将在六月初专程抽一天时间听取学员们南巡讲话的学习心得。而且还在优秀学员中抽调两到三名进省委大院。这下青干班轰动了,能有机会在省委书记面前一展才华已经是天大的机会了,还能被省委刘书记看中挑进省委大院,不啻是一条通天捷径。不过整个青干班有六十几个学员,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在刘书记面前展示才华,按照省委办公厅的指示,也就是上午三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地演讲时间,相关领导还将在会议上做重要指示。那也就是说最多十来位学员才有机会,不仅难为了青干班党支部,就连党校学生部乃至党校领导都觉得不好安排。但这个政治任务绝对不能办砸,沉重部教研部结合青干班开了几个会都拿不出个好的方案。但也大致遴选了三个不错的方案,一是每个地区派一个代表,这样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二是进行筛选,由党校组织评委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三则请示省委组织部,由省里领导选择代表。
这里还在做准备工作,学员便各显神通,电话纸条就向党校领导扑去,把个康副校长等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各地区的书记专员,无奈只好联系省委办公厅,最后权衡利弊使用了第一个方案,就是每个地区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讲演。其实这样就把决定权交给了各地区的书记们。
杨陆顺所在的南风地区倒是很民主,孙书记地意思是既然地委能选派你们五位去党校进修,那么也是充分信任你们的能力,就让他们五人自行推选,至于稿子则必须先通过地委认可。这个决定其实事先在地委班子就争论了很久。章副书记地意思,既然杨陆顺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笔杆子也过硬,干脆就让杨陆顺做南风的代表;但王专员不同意,他认为这个机会事关五位同志地政治前途,不能厚此薄彼,应该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还有领导认为应该由党委决定人选,毕竟要面对的是省委书记,绝对不能出半点纰漏。最后孙书记综合大家意见,提出让五位学员自行推选代表,孙书记说:“我们培养的干部,不仅要有高素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同时也要拥有共产党人博大的胸襟。如只为个人利益谋私,鼠目寸光,那这样的同志是不能有所作为的。同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集体利益永远要高于个人利益。他们五人不仅仅是个人,同时也代表我们整个南风年轻干部。所以我相信我们地同志会在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作风,五个人都不能紧紧团结在一起,以后还能团结一个班子吗?”
常委会上的各种意见不久便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张民辉周益林等人耳里,惟独杨陆顺是基层县的同志,反倒没能知道会议内容,仅仅只知道地委孙书记拍板的决定。
决定传达到党校后,张民辉这个地委秘书科长主动组织其他人开了个临时会议,再次传达了地委孙书记的指示,一时间屋子里寂静下来,各人都在肚子里盘算该怎么个表态。徐心言先打破沉默:“我先表态,我自认为能力水平有限,不及你们几位,所以我退出竞争。根据孙书记的指示,我有推荐权,那么我推荐杨陆顺同志。至于为什么推荐他,我们都有目共睹,就不再罗嗦了。我地话讲完,请大家考虑。”
沉默一打破,杨陆顺马上谦虚地表态:“谢谢徐部长的谬赞,我只是偶尔碰上了一次,而且仅是强调还是要搞组织建设。这段时间大伙都在夸我什么与党中央高度一致,无非就是觉得我那篇文章大体跟上党中央的路线。可毕竟是我的陋见,作不得数地。跟张科长成科长比,我在政治修养以及能力上差距颇大,我有自知之明,至于张科长与成科长,我个人认为张科长更适合,毕竟张科长一直在党委这边。这仅是我个人看法,还请大家一起研究决定。”徐心言听了暗暗恼怒六子迂腐,这么个好机会还谦虚什么……
张民辉本听得徐心言推荐杨陆顺,心里就沉了下去。杨陆顺那篇文章实在太无懈可击了,他根本不敢表示任何反对。而且还要力挺才不至于让孙书记有任何看法,猛听到杨陆顺却是谦虚万分地把他推举出来,真是喜出望外。一惊一喜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以至杨陆顺表态结束了他还没回过神。
成杰英倒是无所谓,他有野心,但没傻到去跟孙书记的爱将张民辉争高低。即使这次争赢了而得罪了张民辉却又没被选拔进省委,少不得在南风受排挤。本来他与张民辉私下关系不错,也随即表态举荐张民辉。
周益林本搞政治就不是里手,他也不会去争这些无谓地虚名,只是心里觉得杨陆无-敌\龙d书e屋.整;理顺不应该推掉这个机会。基层干部最缺少的就是领导赏识地机会,虽然个人能力多少有高低,关键还得有发挥的机会,既然杨陆顺本人都不热衷,他也就发言支持张民辉了。
张民辉一言不发就取得了胜利,这让他着实感谢杨陆顺。只要杨陆顺不推辞,他铁定是没任何胜算,客套话也就不多说,只是誓言旦旦保证不辜负同志们的希望,一定完成任务云云。
杨陆顺其实心有不甘,做不是说一定想进省委大院,而是难得一次在省委刘书记面前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可就在省委办公厅传达刘书记的指示后,黄晓波首次主动电话约他吃饭。但是杨陆顺真有点受宠若惊,蛮以为黄晓波是面授机宜让他如何在刘书记面前展示才华。然而黄晓波却总不提及,酒过半巡,黄晓波笑言:“杨老弟,你那篇文章刘书记看了几次,评价颇高。老弟,我只是不明白,你从哪里闻到了风,在全国只讲政治的风头上写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啊?”
杨陆顺嘿嘿一笑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是建新把事业突然转去南边,我琢磨肯定会有变故,恰巧那会苏联解体要写心得体会,我自然不晓得政治风向该怎么吹。可即便文化大革命都还要抓经济,何况现在呢。”
黄晓波心里很满意杨陆顺地回答,他当然知道杨陆顺的投机,但没想到杨陆顺会如此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得很,不由钦佩刘书记地眼光,看人那是真准。他还早就想好了该怎么套杨陆顺实话,可惜无用武之地,苦笑着说:“杨老弟,我不知道说你光明正大还是说你阴险狡诈,但我晓得,你把我当着朋友。”
杨陆顺说:“那是肯定,我憋在心里好久了,一直没机会一吐为快……”
黄晓波插口道:“哟,还把我当知音了啊。我问你,这次刘书记要去你们青干班听讲演,你是不是再想出把风头呢?”
杨陆顺大喜,但看到黄晓波眼戏谑,立马克制得意,埋头抿了口酒,借机捋顺思路,琢磨着说:“黄大哥,要说我不想你都不会相信,可、可我也在思考,我这么投机取巧会不会华而不实?所以我很矛盾,舍又舍不得,放又放不下,今天一定请黄大哥帮我拿个主意,不然我连这酒都喝不安逸!”
黄晓波哈哈大笑:“难怪建新把你当兄弟,你真是太幽默了。看来我在省委大院有你这兄弟,不会再寂寞了。”
杨陆顺觉得黄晓波这话有假,分明是在试探,他早在刘老、刘书记面前表示过要在农村一线工作,而且刘书记是个务实的领导,难怪黄晓波挑了这么个时机找我喝酒,怕是奉命而来。不由对刘书记地关心倍感温暖,何况要回南平是早就决定了的,更是理直气壮:“黄大哥,我不是说大道理,我确实想回家乡做点实事,能进省委大院固然可喜,但我还是希望回家乡造福人民。”
黄晓波此番目的并不是问杨陆顺究竟的归属,只是奉命规劝他不是再出风头,要脚踏实地,也笑着说:“我无所谓了,想听笑话就开电视看相声咯。不过我倒很赞同你造福一方的想法,即便你现在进了省委大院,成天操劳案牍,哪里还有机会造福乡亲呢。听了你这话我很高兴,也算完成了刘书记交给我的任务。不过刘书记要我转告你一句话,那就是‘脚踏实地、不浮不躁’。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做。说心里话,我很服你这小兄弟,比我当年能干多了。”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