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曹魏李唐使者(4k)
“什么?”
邓禹、吴汉以及朱右这些出身南阳的文武顿时面色一变,
马武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行靠后,但资历很高,在新莽末年最先起兵,还曾以侍郎的身份跟随刘秀参与昆阳大战。
在南阳一系的将校中,他的权势虽然不是最重,但老大哥的身份其他人还是都认的。
南阳系的老大哥,居然突然在襄阳战死沙场,着实让人震惊。
刘秀叹口气,把情报递给众人。
邓禹一目十行,迅速看完了荆楚方向的战况,眉头微皱。其他人也迅速看过,神色各异。
在襄阳坐镇的冯异,还有先后从洛阳前去支援的贾复、岑彭,可都是汉军之中能力最强,能镇守重地威镇一国的名将。
但三个顶尖名将还有那么多的大将联手,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军溃败,还折损了好几个大将。
这样的结果,众人有些难以接受。
诸侯乱战,远交近攻,这是自战国以后的至理名言。
曹魏可是篡了刘秀子孙皇位的死敌,并且汴梁距离洛阳很近,中间就隔了一个荥阳,荥阳以东的大片平原,才是真正的中原之地。
“臣以为,在行省之上应当再设“道”一级的衙门!”
既然双方不开战,那么让吕布、宇文成都在江陵、夷陵坐镇一段时间,就能把这两个无敌猛将召回金陵了。
不少商船都是由大夏工部造船厂建造的船只,除了皇室内务府的船队外,还发卖了不少给民间商人。
“不错,如金陵、镇江、江都行省,可以设立京畿道!临安、绍宁、金台行省,可设江南道……当然,臣只是提一个建议请陛下考虑。”
只能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其他王景没有看到的,只能交给各地府县和督查省巡查御史了。
王景接过奏疏,稍稍愣了一下,然后笑道:“原来是李唐的使者到了!”
曹操和司马懿有着本质区别。
他的看法很简单,大夏从覆灭南宋开始到攻占安庆、九江、江夏等地,疆土扩张了一大半,还有大片的疆土处于半独立状态。
“太傅所言有理,曹操野心昭彰天下,乃我朝之死敌,决不能给他消化青齐的时间!”
邓禹分析了眼下的形势,沉声说道。
襄阳的汉军收缩防线,没有像以前那样派遣水师战船和夏军水师不断的小规模交锋。
刘秀被后世之人称为天命之子,但平定天下却用了十四年……河北、中原、关中、陇右、巴蜀……都是一场场血战打下来的。
而眼下荆楚被夏军所占,汉军退守襄阳,夏军无力北上,短时间内两大王朝不会再交兵了。
高熲文武兼备,有丞相之才。提出来的建议,王景很是重视。
这个结果,让本以为汉军和夏军会在荆楚之地长时间对峙的王景有些奇怪。
李唐正在和东汉争夺河内,双方互有胜负,根据最新传来的情报,李唐现在稍占上风。
船队到了安庆。
众人心中有些疑问。
如高熲所言,再设立行省的话,太多了。
这点,众人都能判断出来。
对王景来说,只要商人按照规矩纳税,那一切好说。
他巡视的这些地方,纳入大夏官府统治的时间更早,除了个别问题之外,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
一路上,船队走走停停。
五牙大舰上。
东汉只凭洛阳和南阳,粮草积累的速度绝对赶不上曹魏。
不过他还是大夏的伯爵……等回到金陵论功行赏,他的爵位提到侯爵不成问题,身为和王朝休戚与共的勋贵,在和皇帝闲聊的时候,说几句政务提点意见不算出格。
是的,在收到汉军和东汉在荆楚大战的结果后,李唐和曹魏的使者先后赶到。
东汉的形势不太好,不过这也是四战之地的天然缺陷,没办法。
当然,大夏各地也不是说各个清廉如水。
“陛下,李唐若是邀请我朝一起出兵北上,最好不要答应……我朝扩张的太快,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对外出兵了!”
从曹魏和李唐的使者先后赶到的情况来看,李唐除了向金陵派遣使者外,肯定还派了使者前往汴梁联络曹魏。
“曹魏夺取青齐之地不久,根基还未稳固,陛下不妨以大司马坐镇河内抵挡李唐,另亲率大军攻打汴梁,夺取中原膏腴之地!若能吞并曹魏,修养数年,我朝便可横扫河北,成为神州第一王朝……”
“陛下,夏军雄踞南方,已成气候,不过夏军这些年东征西讨,从金陵到江陵有万里之遥,大片疆土还未巩固,和我军大战之后,只要夏主不昏聩,就绝不会再出兵攻打襄阳……”
在路过江夏的时候,王景和他们谈论起荆楚等地的治理情况,高熲发自内心的提出建议。
东汉王朝和夏军交战,折损了包括马武在内的几个大将,但未来天下形势发生变化,东汉和大夏还有联手结盟的可能。
高熲说道。
在进入京兆府境内后。
在大夏王朝不禁商的环境下,本来商业氛围浓厚的扬州、金陵和江南等地,商贸日益的繁盛,通过长江不断的反哺上游刚夺取的土地。
种种经历,让刘秀心志变的无比坚韧,他虽然心痛马武的战死,但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迅速的判断眼下的形势。
从起兵到坐稳皇帝之位,平定天下用时比较短的,应该是唐高祖李渊和汉高祖刘邦……其中李渊平定天下的过程更顺畅……
“朕会认真考虑的!”
而这次递送的奏疏则是李唐使者带着使团不远数万里而来,已经进入大夏境内的消息。
刘秀心中也有些难以接受,不过他很快就恢复过来。
冯异还派使者来江陵拜见王景,愿意付出一些财物换取被俘虏的将校、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