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林小薇看着那几乎有半指厚的名单,忍不住小声说:“这么多……”
钱爱国推了推脸上的老花镜,叹了口气:“六二年那场台风,整个岛都快被掀翻了,灾后重建,人人都出了力,能上这个名单的,都是好样的。”
苏晴将名单放在长桌中央,目光扫过两个助手,“开始吧。第一步,筛选有接触权限的人。”她看向钱爱国,“老钱,你对人事最熟。”
“发电站、水库、弹药库、通讯站,还有几个师级单位的要害部门。”钱爱国立刻进入状态,他拿起名单和一支红笔,“这些人的名字和调动记录,大部分我脑子里都有印象。给我一个小时。”
他坐下来,开始迅速地翻阅名单,红笔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苏晴转向林小薇:“把这二百一十七人的原始人事档案全部调出来,按这份名单的顺序排好。一会儿要交叉核对。”
“是。”林小薇立刻起身,快步走向门口。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小小的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钱爱国终于放下了笔,长出了一口气,“好了。二百一十七人里,我划出了四十三个人。这些人,在他们到岛上至今的职业生涯里,或长或短,都曾在要害部门工作过,或者有合法理由频繁进出。”
“四十三人。”钱爱国放下笔,看着名单,神情却有些凝重,“苏副组长,这个范围还是太大了。这些人都是受过表彰的功臣,履历上几乎都天衣无缝,再往下查,难度很大。”
林小薇也小声附和:“是啊,他们的档案我都看过,都很干净。”
“干净,只是表面上的。”苏晴的目光扫过两人,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伪装得越好,问题可能就越大。我们进行下一步,技术背景与现实岗位的脱节分析。”
她这句笃定的话,让原本有些泄气的钱爱国和林小薇精神一振,立刻跟上了她的思路。
她看着林小薇和钱爱国,“我们需要他们的招兵或上岛登记表,看他们最初的专业技能,再对比他们现在和过去待过的岗位。”
“档案室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林小薇说。
“开始吧。”
几人立刻投入了工作。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林小薇负责记录,钱爱国负责念档案,苏晴则作为最终决策者,随时叫停和询问。
“赵铁军。”钱爱国拿起第一份划红线的档案,“嘉奖理由:带领班组重建三号营房。原始技能:八级木工。历任岗位:基建连班长,后勤处维修组组长,现任后勤仓库主任。履历清晰,对得上。”
林小薇在黑板上写下名字,又在后面打了个勾。
“下一个,王平。嘉奖理由:在水库大坝抢险中表现突出。原始技能:农民。现任岗位:师部小食堂厨师。”
苏晴的笔在纸上顿了一下,“一个农民,参与水库大壩的抢险?”
“那个年代,不分你我,都需要人力去扛沙包堵缺口。”钱爱国解释道,“他的嘉奖令上写的是‘不怕疲劳,连续奋战’,是体力活。”
“明白了,继续。”
“下一个,陈默。”钱爱国念道,“嘉奖理由:台风后设计临时排涝系统,有效防止了二次内涝。原始技能:金陵大学水利系肄业生。现任岗位……师部图书馆管理员。”
念到这里,钱爱国自己先愣了一下,随即翻了翻档案解释道:“哦,这里有说明。他在那次排涝抢险中腿部受了重伤,无法再进行高强度的野外作业。组织上照顾他,给他安排了这个清闲的岗位。这很合理,可以排除了。”
“等等。”苏晴却叫停了他,“受伤?什么程度的伤?”
“档案记载是‘永久性损伤,行动不便’。”
“把他圈出来。”苏晴的语气很平静。
钱爱国一愣:“苏副组长,这……组织上核实过的,他是因公负伤的英雄。”
“英雄,就不会被策反吗?或者,他的伤,是不是一个让他变得不起眼的完美借口?”苏晴反问道,“先圈起来,作为重点怀疑对象。”
林小薇立刻用红粉笔在“陈默”这个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钱爱国看着苏晴,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
排查在继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孙利民。”钱爱国拿起又一份档案,“嘉奖理由:抢修发电机组冷却管道。原始技能:电工。现任岗位:海岛医院后勤维修工。”
“电工,在医院负责维修。听起来很合理。”苏晴问,“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录?”
“有。”钱爱国指着档案里几行字,“他历任领导对他的评价都差不多,‘技术可靠,工作认真,但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