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网球班的训练日,成了芥川家每周最充满“戏剧性”也最充满期待的日子。芥川慈郎小朋友,用他独特的方式,在小小的萌芽班里迅速奠定了“传奇”地位。</p>
他的训练模式大致如下:</p>
1. 唤醒阶段:通常是被父母抱着进入场地,处于深度睡眠或迷糊状态。唤醒方式:展示网球或球拍,成功率99.9%。</p>
2. 高光爆发期:一旦被“网球雷达”唤醒,立刻进入高度专注状态。眼神锐利如小红宝石,对球的落点、轨迹判断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敏锐。会主动尝试挥拍、追球、甚至模仿各种基础动作(发球、试图打过网等),动作虽然稚嫩但意图明确,球感惊人。此阶段持续时间:短则3-5分钟,长则……10分钟(极其罕见)。</p>
3. 能量耗尽期: 无论高光时刻多么精彩,身体电量总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跌。表现为眼神迅速涣散,动作变慢、变软,哈欠连天。</p>
4. 强制关机: 在场地任何位置(站着的、坐着的、追球途中的、甚至挥拍到一半的),毫无预兆地进入睡眠状态。姿势千奇百怪,但怀里的毛绒网球玩偶(被美子妈妈命名为“小黄”)必定抱紧。</p>
田中教练,这位被慈郎私下(在心里)昵称为“甜筒教练”(因为田中 Tanaka 听起来像“塔那卡”,而慈郎迷糊时总会简化成“甜筒”)的敦厚男人,展现出了非凡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智慧。他完全接受了这位“睡梦天才”的特殊节奏,并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慈郎流”教学法:</p>
碎片化教学: 抓住慈郎每次短暂清醒的“黄金时间”,精准投放教学内容。比如,在慈郎追逐滚地球时,立刻示范一个低重心的垫步;在慈郎尝试挥拍时,立刻纠正一下手腕的角度。不求一次教全,只求在每一次短暂的清醒中,留下一点正确的肌肉记忆。</p>
环境暗示: 场地边常备一张铺着软垫的小躺椅(被其他家长戏称为“慈郎の王座”)。一旦慈郎进入“电量耗尽”状态,田中教练会立刻化身温柔搬运工,小心翼翼地将小家伙转移到躺椅上,盖上小毯子。神奇的是,慈郎似乎也默认了这个流程,在躺椅上总是睡得格外安稳。</p>
寓教于“睡”:在慈郎沉睡时,田中教练会坐在躺椅旁,用温和的声音讲述一些简单的网球小知识,或者重复强调之前教过的动作要点。“慈郎啊,挥拍的时候,小胳膊要像这样画一个圆……”“看到球飞过来,不要怕,用拍子的中心去接它……” 美子妈妈曾担心这是无用功,田中教练却笑着说:“没关系,就当是背景音。天才的潜意识,谁知道能吸收多少呢?”</p>
“睡神”效应:田中教练巧妙地将慈郎的“特性”变成了课堂的一部分。其他小朋友看到慈郎哥哥(虽然年纪差不多,但慈郎展现出的“网球意识”让他在小朋友心中自动升级为“哥哥”)在睡觉,反而会好奇地围过来。这时田中教练就会引导:“看,慈郎哥哥刚才打球很认真,现在需要休息补充能量了。我们也要像慈郎哥哥学习,练习的时候认真,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哦!” 无形中,慈郎的“秒睡”竟成了督促其他小朋友专注训练的榜样。</p>
这天下午的训练课,阳光正好,微风轻拂。慈郎难得地维持了将近8分钟的清醒时间(破纪录了!),正追着田中教练用球拍轻轻推送过来的小球。他的小短腿跑得飞快,眼神紧紧锁着球的轨迹。</p>
田中教练有意引导,将球推向慈郎身体右侧稍远一点的位置,想看看他的反应和移动能力。</p>
就在球即将二次落地时,处于奔跑中的慈郎,几乎是本能地做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家长和教练都倒吸一口凉气的动作!</p>
只见他左脚猛地向外侧跨出一小步,重心瞬间降低,小小的身体像一颗被压缩的弹簧,右手握着那个小小的儿童训练拍(不再是虚握!),迎着来球的方向,由下向上、动作极其短促有力地那么一“磕”!</p>
“啪!”</p>
一声清脆短促的击球声!</p>
那颗原本要落地的黄色软胶球,被球拍精准地“兜”住,改变了方向,划出一道低低的、却异常快速的直线,几乎是擦着球网的上沿,直直地飞向了田中教练站位的反方向空档!</p>
**截击!**</p>
而且是质量相当不错的、带有主动发力意识的**低位截击**!</p>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p>
田中教练保持着推送球的姿势,僵在原地,嘴巴微张,眼睛瞪得像铜铃!</p>
围观的家长们集体失声,有几个甚至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p>
其他小朋友茫然地看着突然静止的大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