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看已经很好了,这竹叶的针脚多匀净。”林晚凑过去看了看,赞不绝口,“要是实在觉得为难,等我下次把我的绣绷带来,咱们一起绣,人多手快,还能互相参谋参谋。”</p>
</p>
三人正说着绣活,外面传来汽车引擎的声响,阿梅走进来汇报:“夫人,将军回来了,聂先生也来了。”</p>
</p>
话音刚落,吴石和聂曦就走进了客厅。吴石穿着深绿色的军装,身姿挺拔,只是脸上带着几分风尘仆仆;聂曦跟在他身后,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纸包,看起来像是刚买的点心。看到萧清瑜和林晚,两人连忙笑着打招呼:“蒋夫人,林女士。”</p>
</p>
“吴将军,聂先生,你们可算回来了。”王碧奎连忙起身,给他们倒上热茶,“刚泡好的碧螺春,快尝尝。”</p>
</p>
吴石在沙发上坐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笑着说:“还是家里的茶好喝,军营里的粗茶哪里比得上这个。对了,我从苏州带了些丝绸,在西厢房的箱子里,你们快看看喜欢什么颜色,给孩子们做几件新衣服。”</p>
</p>
聂曦也把手里的纸包放在桌上,打开来是几盒精致的糕点:“这是夫子庙‘莲湖糕团店’的桂花糕,刚买的,还热乎着呢,孩子们肯定爱吃。”</p>
</p>
萧清瑜看着桌上的桂花糕,想起蒋念每次吃的时候都要沾得满脸糖霜,忍不住笑了:“多谢聂先生惦记,念念要是知道有桂花糕,定是要跳起来的。”</p>
</p>
王碧奎起身道:“你们坐着说话,我去让厨房把小笼包蒸上,再炖个莲藕排骨汤,天冷了喝着暖身子。”</p>
</p>
“我跟你一起去。”萧清瑜跟着起身,“正好看看你挑的丝绸,顺便帮你参谋参谋小孙女的襁褓样式。”</p>
</p>
两人走进西厢房,里面的樟木箱打开着,整齐地叠放着各色丝绸,有藕荷色的软缎、天蓝色的织锦、月白色的素绫,每一匹都光泽莹润。王碧奎拿起一匹桃粉色的真丝:“我想着给念念做件棉袄,这颜色衬她,再绣些桃花在袖口,定是好看的。”</p>
</p>
萧清瑜摸了摸丝绸的质地,细腻顺滑:“这料子真好,做棉袄既轻便又暖和。恒恒和谦谦就用藏青色和宝蓝色吧,显得沉稳,上学穿也合适。”</p>
</p>
正挑着颜色,就听到外面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阿珍领着蒋恒、蒋谦还有蒋念走了进来,蒋念一进门就扑进萧清瑜怀里:“妈妈,吴阿姨家的菊花好漂亮,我摘了一朵给你。”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朵黄色的小菊花,花瓣上还带着露水。</p>
</p>
萧清瑜接过菊花,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念念真乖,不过菊花是用来观赏的,下次可不能摘了哦。”她指着桌上的丝绸,“你看吴阿姨给你买了新丝绸,做棉袄穿,你喜欢什么颜色?”</p>
</p>
蒋念眨着大眼睛,指着那匹桃粉色的真丝:“我喜欢这个,要绣桃花的。”</p>
</p>
吴石走进来,看到孩子们,脸上的严肃也消散了不少,他蹲下身抱起蒋谦:“谦谦,上次教你的太极招式,还记得吗?等会儿吃完饭,咱们在院子里练练。”</p>
</p>
蒋谦用力点头:“记得!我每天都在练呢,俞侍卫长还夸我进步快。”</p>
</p>
中午的饭菜很是丰盛,蒸笼里的蟹粉小笼热气腾腾,咬一口鲜美的汤汁在舌尖化开;莲藕排骨汤炖得软烂,藕片粉糯,排骨脱骨;还有几碟爽口的小菜,腌黄瓜、拌木耳,清清爽爽。孩子们围坐在小桌旁,吃得不亦乐乎,蒋念手里拿着桂花糕,小口小口地啃着,嘴角沾得全是糖霜。</p>
</p>
饭后,阳光渐渐穿透雾气,照得院子里暖洋洋的。吴石在廊下教蒋恒和蒋谦写毛笔字,蒋恒学得认真,一笔一划都很规整;蒋谦却坐不住,写了几笔就跑去逗院子里的鸽子。萧清瑜、王碧奎和林晚坐在桂花树下的藤椅上,面前摆着绣绷和笔墨,萧清瑜给王碧奎指点绣活,林晚则在一旁临摹画谱,偶尔传来几声孩子们的笑闹和鸽子的咕咕声。</p>
</p>
萧清瑜抬头看向天空,雾气已经散尽,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她拿起绣绷,穿针引线,看着针尖在湖蓝色的丝绸上穿梭,渐渐勾勒出兰草的轮廓。王碧奎的声音轻柔,林晚的笑声清脆,孩子们的嬉闹声远远传来,这寻常的午后时光,像一幅细腻的工笔画,藏着最安稳的暖意。</p>
</p>
她知道,这世间的安稳从来都来之不易,但此刻,阳光正好,亲友在侧,孩子们安康,便已是最珍贵的幸福。手中的绣线轻轻缠绕,将这片刻的宁静,细细密密地绣进了岁月的肌理里。</p>